问:福建异地高考新政意义何在?
答: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,子女教育问题无疑是他们最深的牵挂。福建全省高中“开门办学”,为随迁子女创造了真正公平的起点,也为福建发展打开更多机会的大门。这项政策既是对“有教无类”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思想的理性回归;也是促进公共服务“均等化”、加快“城镇化”、推动外来职工“市民化”的重要举措,帮助职工解决了最直接最现实问题。这一政策打破传统户籍制度、人口流动对教育公平的壁垒,有助于改善用工环境,增强福建当地对优质劳动力的吸引力。
问:外来务工者“市民化”关键何在?
答:“城镇化”根本是“市民化”,而“市民化”关键在于推动外来职工实现“由表及里”全面融入,促进“两个转变”。一方面要帮外来工实现从“农民工”到“市民”身份转变,着力在“全面”二字上做文章,加快实现社会保障“同城化”进程。另一方面,要着力帮助外来工实现从“过客心理”到“市民心态”的内在转变;坚持以共同的城市信仰感染职工,鼓励外来工将城市作为安身立命之所、建功立业之处,让他们实现生活方式、文化追求等精神层面融合统一。
问:工会如何推动外来务工者“市民化”?
答:为了让在异乡漂泊的外来工切身感受到工会“职工之家”温暖,要努力构筑集就业援助、素质提升、困难帮扶、助医助学等内容于一体的新福州人服务体系。比如连续多年举办新福州人看福州活动,在推荐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时着力向新福州人倾斜。为鼓励更多新福州人共建有福之州,同做有福之人,当地连续三年举办集体婚礼,“新福州人”正逐渐成为福州100多万外来建设者的共同姓名。“新福州人”不只是称谓,更意味着外来工不再只是城市建设参与者,也是发展成果的共享人。(本报记者吴铎思采写)
(原标题:【视点】推动外来务工者“市民化”)